防范手冊-環保從業人員.pdf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暴露風險防范手冊 XINXING GUANZHUANG BINGDU GANRAN DE FEIYAN BAOLU FENGXIAN FANGFAN SHOUCE HUANBAO XIANGGUAN CONGYE RENYUAN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北京 環保相關 從業人員 201 9-nCoV 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暴露與健康研究中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 編編寫人員 編寫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暴露與健康研究中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 叢書主編 段小麗 趙曉麗 分冊主編 郭 倩 徐翔宇 趙曉麗 段小麗 編寫組成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 瑾 王 穎 王貝貝 邢 奕 李 賽 李子富 陳 星 金小偉 鄭方圓 趙曉麗 段小麗 姜 楠 秦 寧 徐 建 徐翔宇 郭 倩 曹素珍 常 江 董春陽 謝牧星 霍守亮 穆云松咨詢專家 吳豐昌 院士 / 研究員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楊功煥 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潘小川 教 授 北京大學醫學部 白雪濤 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徐東群 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許 群 教 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前 言 2019 年 12 月,武漢市發生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隨著疫情 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和擴大 ,經全基因組測序確認為 “新型冠狀病 毒” , 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 “2019-nCoV”(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后常見體征有 呼吸道癥狀 (包括咳嗽、 氣促、 呼 吸困難) 、 消化道癥狀及全身癥狀 (如乏力) 。 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 可導致肺炎、嚴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快速傳播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 院高度重視, 國家多部門出臺舉措合力防控新型肺炎。 習近平總書記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 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 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面對返程高 峰和疫情發展形勢, 當前進入了疫情防控的攻堅期和關鍵期, 各行各 業的人們積極響應, 個人更應當從自我防護做起, 共同打贏疫情防控 阻擊戰。 暴露科學是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新興學科, 主要研究人體暴露污染 物的特征和有關理論方法學。 隨著當前非靶向分析技術和大數據等技 術的發展, 對環境暴露因素的監測已經從 “管中窺豹式” 發展成為 “全 景式” , 暴露組學應運而生, 關注人體從出生開始的整個生命周期中 對化學性、 物理性和生物性因素的暴露以及自身行為因素, 可以更全面系統地了解人的環境暴露特征, 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風險防控。 暴 露組學也被認為是 21 世紀破解疾病之謎的主要切入點 。北京科 技大學環境暴露與健康研究中心緊密圍繞 “暴露科學和暴露組學” , 以 “減少暴露 ,改善健康 ”為宗旨 ,在暴露行為模式 、暴露測量 、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與管理相關標準及政策等方面深入開展了前瞻性 、 系統性的研究工作。 “十二五” 期間在環境保護部 (現生態環境部) 的支持之下, 牽頭組織開展了我國首次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 “中國人 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 , 編制了首套 中國人群暴露參數手冊 (成 人卷)(兒童卷 0 ~ 5 歲)(兒童卷 6 ~ 17 歲),主編了暴露參 數調查技術規范 (HJ 8772017) 、 暴露參數調查基本數據集 (HJ 9682019)等國家標準 , “區域環境污染人群暴露風險防控技術及 其應用”技術成果獲得 2018 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為我國 環境暴露評價和健康風險防范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中國環境科學 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生態環境系統唯 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也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為數不多的重點實驗室 之一 , 于 2011 年獲科技部批準建設 ,2014 年通過驗收 ,緊密圍繞國 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戰略目標, 面向國際科技前沿, 在環境質量演變 、環境基準和風險評估新理論 、新技術以及管理支 撐關鍵技術等方面開展創新研究, 形成目標導向型的基礎研究特色, 為生態環境保護精準化管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科技大學環境暴露與健康研究中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聯合, 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 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 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 , 廣泛搜集資料, 經過深入地研究和悉心的整理, 組織編寫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暴露風險防范手冊 (系列) ,涉及環保從業人員 、高校學生和教職工 、特殊從業人員 以及普通大眾人群等。 希望通過本手冊能夠提高不同從業人員對新型 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知, 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暴露行為予以指 導,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水平。 生態環境部門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 , 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 、國務院決策部 署, 迄今為止, 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文件和通 知, 包括 “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醫療機構輻 射安全監管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 、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 情應急監測方案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 置管理與技術手冊 (試行) 等。 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力支 持醫療機構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間, 環保從業的相關人員并不能夠待在家中, 如環 保調查人員、 監測人員等為了更好的做好疫情相關環境因素的調查工 作, 甚至需要前往一線, 而環衛工人等負責清掃、 垃圾收運及處置的 群體, 在此期間, 更需要做好社區及街道的保潔工作, 保障群眾的健 康。 環保從業人群作為本次疫情的敏感人群, 需要專門的個體防護手 冊, 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因此, 為了科學地指導環境保護從業人 員認識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和水平, 在參考各類相關手冊和通知的基礎上, 我們組織編寫了 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的肺炎暴露風險防護手冊 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進一步細化 了環保從業人員的暴露場景, 提出了針對不同風險人群的個人防護措 施,旨在避免感染,切實保障環保從業人員的健康。該手冊根據環保從業人員的暴露場景進行分類 ,將環保從業人 員細分為十一大類人群,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 不同人群預防新型 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 , 我們將環保從業人員分為 不同的風險等級 ,并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人群提出了對應的防范措 施。 最后的附錄屬于基礎知識部分, 向大家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的肺炎的特征、 傳播途徑、 流行趨勢等基本內容。 該手冊僅適用于環 保從業人員的個體防護, 不包括管理層面的相關建議。 希望通過努力, 能夠更加有效地為環保從業人員提供防護手冊, 盡微薄之力為疫情防 控阻擊戰做出貢獻。 在手冊的編寫過程中 ,得到了國內多位專家的指導 ,包括中國 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 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楊功煥、 白雪濤、 徐東群研究員、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潘小川教授和中國醫 學科學研究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的許群教授, 插圖繪制得到了廊坊蜂海 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 難免有錯誤和不足之處, 敬請諒解和批評指正, 如有問題,煩請與作者聯系( )。編寫組2020 年 2 月 3 日環境監測采樣人員 /1 1. 環境監測采樣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3 2. 環境監測采樣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3 3. 環境監測采樣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4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 /5 4.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7 5.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7 6.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8 環保督察、巡查人員 /9 7. 環保督察、巡查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11 8. 環保督察、巡查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11 9. 環保督察、巡查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12 垃圾收運人員 /13 10. 垃圾收運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5 11. 垃圾收運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5 12. 垃圾收運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6 目 錄垃圾處置人員 /17 一般區域垃圾處理 / 處置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9 13. 垃圾處置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 /19 14. 垃圾處置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 /20 15. 垃圾處置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 /20 特殊區域垃圾處理 / 處置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1 16. 生活垃圾處置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1 17. 醫療衛生廢物處置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2 污水處理人員 /23 一般區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5 18. 污水處理人員工作前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5 19. 污水處理人員工作中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5 20. 污水處理人員工作后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6 特殊區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7 21. 特殊區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7 實驗人員 /29 22.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前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1 23.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中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1 24. 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樣品交接時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1 25. 實驗室工作人員處理、測試樣品時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2科研人員 /33 26. 科研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527. 科研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5 28. 科研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6 消毒人員 /37 29. 消毒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9 30. 消毒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9 31. 消毒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0 環衛工人 /41 道路清掃保潔人員應當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3 32. 作業前應當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43 33. 清掃保潔時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4 34. 清掃保潔結束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4 道路機掃保潔人員應當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5 35. 作業前應當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45 36. 機掃保潔時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5 37. 機掃保潔結束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46 環保辦公人員 /47 辦公室 /49 38. 進入辦公場所時需要進行哪些準備 /49 39. 在辦公室工作如何做好通風措施 /49 40. 辦公建筑無法開窗通風時應當如何處理 /50 41. 在辦公室工作時需要佩戴口罩嗎 /50 42. 辦公室人員交流時有什么注意事項 /501 43. 使用公共辦公用品應該如何防護 /50 44. 接聽公用電話時需要注意什么 /51 45. 辦公文件的傳閱和收發應當注意什么 /51 電梯間 /52 46. 應當乘坐電梯還是選擇樓梯 /52 47. 乘坐電梯時應當進行什么防護措施 /52 會議室 /52 48. 參加會議時應當如何防護 /52 餐廳 /53 49. 辦公后就餐時應當注意什么 /53 其他公共區域 /54 50. 公共區域突然想打噴嚏或咳嗽怎么辦 /54 基本知識 /55 1. 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57 2.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58 3.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早期癥狀有哪些 /59 4. 如何區分普通感冒、流感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59 5. 哪些人群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敏感人群 /61 6. 哪些人群屬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密切接觸者 /61 7. 懷疑自己或身邊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怎么辦 /61 8. 如何正確獲取疫情信息 /62 結 語 /63 參考文獻 /641環境監測 采樣人員 第一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23 環境監測通過對反映環境質量的指標進行監視和測定 ,以確定 環境污染狀況和環境質量的高低, 對于及時掌握污染狀況, 科學評估 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而負責環境監測采樣的專業人群在本次疫情 期間, 需要外出并可能前往一線。 在不同地點進行監測采樣的工作人 員有不同的暴露風險, 在一般區域進行環境監測采樣的人員屬于中等 風險人群, 在特殊區域進行環境監測采樣的人員屬于較高風險人群。 不同風險的人群需要不同的防護措施, 因此, 我們特針對此類人員編 制了個人防護的相關手冊。 1. 環境監測采樣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出發前需要隨身攜帶口罩、 手套、 酒精棉片、 酒精免洗洗手液 ; 前往特殊區域進行采樣監測的人員還需要準備護目鏡 、防護 服、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出發前應當監測體溫并做好記錄?!?出發前 ,應當對需要監測和采樣的儀器做好消毒擦拭工作 , 在準備工作期間,人員間隔應當在 1.5 米以上?!?乘車前往任務地點前 ,要對車的扶手 、座椅等容易觸摸區域使 用 75 酒精擦拭消毒,建議乘車過程佩戴口罩,可能的情況下 行車期間開窗通風。 2. 環境監測采樣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在樣品監測采集的全過程 ,一般區域的監測人員需要佩戴醫 用外科口罩 、一次性橡膠手套 。特殊區域必須佩戴符合 N95/ 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還應穿戴一次性乳膠 手套 、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鞋套 、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4 壓式頭套 (若條件有限, 可佩戴封閉式護目鏡等) ; 口罩臟污、 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采樣結束后 ,對儀器設備進行消毒 。儀器設備在返回單位入 庫前須再進行二次消毒?!?特殊區域樣品采集結束后需要密封 ,使用酒精或紫外燈 (紫 外為不能直接照射人)進行消毒 ,然后進行二次密封消毒后 裝運回實驗室?!?后續進行樣品交接前, 采樣人員應做好全方位的消毒工作后, 方可進入實驗室, 在交接過程中, 交接雙方距離應當保持 1.5 米以上 ,且均應當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 、口罩 ,一般區域的 樣品交接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特殊區域的樣品交接時必須佩 戴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3. 環境監測采樣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特殊區域監測完成后應立即進行手衛生 ,使用含氯消毒液或 75 醫用酒精對個人防護用品進行消毒?!?消毒結束后,再次監測體溫并做好記錄?!?監測采樣人員在離開作業區的途中不要摘下口罩 、手套以及 其他防護用品 ,廢棄的防護用品應當放置到用于集中收集的 垃圾桶或垃圾袋內,進行集中處理?!?從任務地點返回時應當更換新的口罩和手套等防護用品 ,返 回家中后 ,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 ,并將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 袋內 ,噴灑 75 的酒精消毒后 ,將塑料袋密封 。隨后 ,立即 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 (從特殊區域返回 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 22 環保生態 調查人員 第二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67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主要負責采集植物和動物的有關信息 ,特別 是確有任務需要時, 可能會前往疫情一線進行調查, 為追根溯源本次 疫情, 開展野生動物保護與交易監管提供依據。 在一般區域進行環保 生態調查的人員屬于中等風險人群, 在特殊區域進行環保生態調查的 人員屬于較高風險人群。 不同風險的人群需要不同的防護措施, 因此, 我們特針對此類人員編寫了個人防護的相關手冊。 4.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在前往進行生態調查前 ,提前對調查儀器和工具進行消毒 , 并隨身攜帶口罩、 手套、 酒精棉片、 酒精免洗洗手液等用品 ; 需要監測體溫并做好記錄 。此外 ,前往特殊區域進行調查與 信息監測的人員還需要準備護目鏡 、防護服 、消毒液等防護 用品?!?乘車前往任務地點前 ,要對車的扶手 、座椅等容易觸摸區域 使用 75 酒精擦拭消毒 ,建議乘車過程佩戴口罩 ,可能的情 況下行車期間開窗通風。 5.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植物類樣本調查時, 需要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和橡膠手套, 穿戴防水鞋套 。在特殊區域進行調查時必須佩戴符合 N95/ 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穿戴防護服 ,佩戴護 目鏡等防護用品 ;口罩臟污 、變形 、損壞 、有異味時需及時 更換。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8 3 環保督察、 巡查人員 ● 確有必要進行動物類樣本調查時 ,要密切監測野生動物活動 與作息情況 ,確定種群無疾病性死亡或病變等情況 ,確保養 殖場全面衛生消殺 ,落實了衛生防疫措施 。為了防止采樣時 動物的自身活動造成的傷害 、食物殘渣 、排泄物以及散發的 氣溶膠的傳播 ,需要在預防咬傷 、擦傷的同時 ,全程佩戴符 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和橡膠手套 ,穿 戴可消毒的膠靴、防護服,佩戴護目鏡等防護用品。 6. 環保生態調查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工作結束后 ,應當用 75 的酒精對調查工具進行消毒和妥善 保存,確保儀器干凈衛生?!?消毒結束后,應當再次監測體溫并做好記錄?!?調查人員在離開作業區的途中不要摘下口罩 、手套以及其他 防護用品 。廢棄的防護用品應當放置到用于集中收集的垃圾 桶或垃圾袋內,進行集中處理?!?從任務地點返回時應當更換新的口罩和手套等防護用品 ,返 回家中后 ,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 ,并將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 袋內 ,噴灑 75 的酒精消毒后 ,將塑料袋密封 。隨后 ,立即 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 (從特殊區域返回 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3 第三部分 環保督察、 巡查人員 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1011 環保督察 、巡查對于保障疫情期間的空氣質量 ,確保在疫情期 間醫療垃圾的及時轉運和安全儲存, 對于服務好疫情的防控工作具有 重要的意義。 在本次疫情期間, 環保督察、 巡查人員需要外出并可能 前往一線, 屬于中等風險人群, 因此, 我們編制了針對此類人員的個 人防護手冊。 7. 環保督察、 巡查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出發前應與對方做好聯系 ,確保雙方均派出體溫正常且無感 染人群進行對接 ,在出發前要做好體溫監測并記錄 。此外 , 還需要隨身攜帶口罩 、手套 、酒精棉片 、酒精免洗洗手液等 個人防護用品?!?乘車前往任務地點前 ,要對車的扶手 、座椅等容易觸摸區域 使用 75 酒精擦拭消毒 ,建議乘車過程佩戴口罩 ,在乘車過 程中盡量減少與同行人員交流,并避免肢體接觸。 8. 環保督察、巡查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在與被督察巡查 、企業接觸的過程中 ,要全程佩戴手套和醫用 外科口罩 。同時 ,督察 、巡查過程中 ,與對方交流時 ,應當保持 1.5 米以上的距離, 并避免雙方的肢體接觸 ; 口罩臟污、 變形、 損壞、 有 異味時需及時更換。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12 4 9. 環保督察、 巡查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工作結束后,應當再次監測體溫并做好記錄?!?工作人員在離開作業區的途中不要摘下口罩、 手套以及其他防 護用品, 一次性用品使用后, 放置到用于集中收集的垃圾桶或 垃圾袋內,進行集中處理?!?從任務地點返回時應當更換新的口罩 、手套等防護用品 ,返 回家中后 ,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 ,并將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 袋內 ,噴灑 75 的酒精消毒后 ,將塑料袋密封 。隨后 ,立即 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4 垃圾收運人員 第四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1415 在疫情期間, 生活社區會產生生活垃圾, 醫院會產生醫療垃圾。 垃圾收運人員作為直接接觸垃圾的群體, 負責生活垃圾收運的人員屬 于中等風險人群, 負責醫療垃圾收運的人員屬于高風險人群。 因此, 非常有必要針對此類人群提出相關的防護措施。 10. 垃圾收運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在出門前先進行體溫測量, 體溫測量無誤后, 身著統一的工作服?!?在垃圾收運前需要對垃圾收運工具進行消毒 ,前往收運地點 的路上 ,盡可能不摘口罩 、手套 ,盡量不用手觸碰眼 、口 、 鼻等處。 11. 垃圾收運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一般區域的生活垃圾 在垃圾收運的整個過程中 ,切忌摘除 醫用外科口罩 、手套 ,切忌用手觸碰眼 、口 、鼻等處 ;如有 特殊情況 ,請先將手套摘除 ,再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后方可觸 碰;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特 殊 區 域 的 生 活 垃 圾 特殊區域的垃圾 (生活垃圾 )需要先 消殺, 再收運。 在垃圾收運的整個過程中, 切忌摘除口罩、 手套, 切忌用手觸碰眼、 口、 鼻等處, 如有特殊情況, 請先將手套摘除, 再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后方可觸碰?!?醫療垃圾▲ 醫療廢物運送人員在收運醫療廢物時, 應全程佩戴手套、 醫用防護口罩 (該類口罩短缺時 ,可選用符合 N95/KN95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16 5 及以上標準顆粒物防護口罩替代 ) ,穿戴防護服 ,佩戴 護目鏡, 檢查醫療衛生機構是否按規定進行包裝、 標識, 并盛裝于周轉箱內,不得打開包裝袋取出醫療廢物?!?對包裝破損 、包裝外表污染或未盛裝于周轉箱內的醫療 廢物 ,醫療廢物運送人員應當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重新包 裝 、標識 ,并盛裝于周轉箱內 。拒不按規定對醫療廢物 進行包裝的 ,運送人員有權拒絕運送 ,并向當地生態環 境部門報告?!?在運送過程中, 應當盡量避開人口密集區域和交通擁堵道路?!?在醫療廢物裝卸時, 盡可能采用機械作業, 減少人工操作。 12. 垃圾收運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垃圾收運結束后 ,對個人防護用品采用含氯消毒液進行全面 消毒處理?!?作業完成后 ,對垃圾收集容器 、收運車輛及裝載工具沖洗 、 消殺 (醫療廢物運送專用車每次運送完畢 ,應在處置單位內 對車廂內壁進行消毒,噴灑消毒液后密封至少 30 分鐘)?!?完成作業后,應當再次監測體溫并做好記錄?!?一次性用品使用后 ,應當放置到用于集中收集的垃圾桶或垃 圾袋內,進行集中處理?!?返回后 ,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 ,并將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袋 內 ,噴灑 75 的酒精消毒后 ,將塑料袋密封 。隨后 ,立即用 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 (從特殊區域返回的 人員應當全面洗澡)。5垃圾處置人員 第五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1819 垃圾填埋場 、垃圾焚燒廠等是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處置單位 ,在 保障城市基本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需 要對大量的醫院垃圾、 生活垃圾等進行處置或處理。 垃圾的來源復雜 且有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可能, 負責不同類型垃圾處置的人員處于不同 的風險等級, 負責一般區域垃圾處置的人群為中等風險人群, 負責特 殊區域垃圾處置的人員屬于較高風險人群。 為降低垃圾處置單位工作 人員感染病毒的風險,提出以下防護措施以供參考。 一般區域垃圾處理 / 處置工作人員 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3. 垃圾處置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防護 ● 所有作業人員均需測量體溫,確保體溫正常,并做好記錄?!?工作人員如有登記 、記錄 、抄寫等工作內容時 ,要自備簽字 筆等書寫工具,避免交叉使用辦公用具?!?工作地點準備好 75 醫用酒精 、含氯消毒劑 、擦拭干布 、紙 巾或噴灑壺等消毒用品?!?進入工作區 、作業區和開始工作后全程盡量不要將口罩 、手 套等防護用品摘下,不揉眼、摸鼻、觸碰皮膚。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20 14. 垃圾處置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護 ● 垃圾收運區域的工作人員做好送運人員的體溫測量和登記 , 收運垃圾的來源類型等信息 ,交談溝通時保持 1.5 米的安全 距離?!?垃圾填埋場區現場指揮和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操作規 程作業 ,嚴格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穿戴防護眼鏡 、防護服 、 橡膠手套 、防護鞋 。作業過程中盡量不要脫下 ,并且要注意 防護用品是否有損壞 ,若有破損及時更換有效的防護用具 。 焚燒處置操作人員要穿戴好防護口罩 、手套 、工作鞋 、工作 服等防護用具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作業 ;口罩臟污 、變形 、 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作業區內使用過的工具 、車輛 、機械裝置的操作臺表面等區 域,完成工作后要進行清潔消毒處理。 15. 垃圾處置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防護 ● 工作人員在離開作業區的途中不要摘下口罩和手套 ,到達進 入更衣區或休息室后摘下口罩和手套放到指定位置 ,進行全 面的消毒和身體清洗,建議獨立清洗?!?消毒清潔后要測量體溫,并做好記錄?!?離開時要佩戴新的口罩和手套,直到回家或到達宿舍。21 特殊區域垃圾處理 / 處置工作人員 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6. 生活垃圾處置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特殊地區處置包含來自集中隔離區的生活垃圾處理工作人員 要注意提高衛生防護標準 ,作業準備時要佩戴好符合 N95/ 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護目鏡 、一次性橡膠 手套 、一次性醫用防護服 、防護鞋 ,作業過程中不脫下防護 用品;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作業人員每天作業前后做好體溫測量和記錄?!?作業完成后將防護用品放入專門的收集處統一收集處理 ,進 行全面的單獨清洗消毒。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22 6 17. 醫療衛生廢物處置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醫療廢物處理工作人員應嚴格按 照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 “第六章 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醫療 廢物處置特殊要求”執行?!?工作人員必須穿工作服、 隔離衣、 防護靴 、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 (醫用防護口罩短缺時 ,可選用 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顆粒 物防護口罩替代),并佩戴護目鏡?!?運送或處置操作完成之后要立即洗手和消毒 ,從特殊區域 返回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離開工作區前 ,工作人員必須對使用過的工具使用含氯消毒 液進行消毒。6污水處理人員 第六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2425 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都采用生物處理工藝 ,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 時通常不能進行滅菌消毒處理, 因此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會暴露于含 有大量病原體污水的環境中。 負責一般區域污水處理的人群為中等風 險人群, 負責特殊區域污水處理的人員屬于較高風險人群。 對于此類 特殊人群,需要特定的手冊進行指導,降低感染風險。 一般區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 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18. 污水處理人員工作前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工作人員開始工作前要準備好醫用外科口罩 、丁腈等材質的 防水手套 、工作服 、護目鏡 、安全帽等防護用品 ,做好體溫 測量和記錄?!?作業區及各處理單元的廠房、設備機房配備有消毒用品?!?有需要記錄登記內容的工作人員自備個人辦公文具。 19. 污水處理人員工作中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工作人員進入污水處理構筑物附近工作或巡視, 特別是格柵、 初沉池 、調節池附近的初級處理單元工作時 ,要盡量減少在 水池上方的停留時間。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26● 使用工具檢修、 操作時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手套、 護目鏡, 有必要時戴面罩, 使用前后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 ; 口罩臟污、 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當攜帶工具到污水處理的構筑物或設備間檢修時 ,要妥善規 劃工具的放置 ,最好用防水布包裹工具包 ,避免被污水直接 污染?!?當需要檢修的部位要求與污水直接接觸時 ,建議工作人員可 以內層佩戴丁腈手套 ,外層佩戴厚橡膠手套 ,檢修結束后要 立即洗手,對檢修工具及其他防護用具進行消毒?!?進入泵房、風機室等機房內時,要注意保持足夠的通風?!?作業結束之后盡量要進行全面的清潔 ,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外 衣等。 20. 污水處理人員工作后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工作完成后要測量體溫 ,并做好記錄 ,脫下防護用具后放到 單獨的收集位置 ??谡值纫淮涡苑雷o用具單獨收集 ,重復使 用的防護用品必須做消毒處理并風干后才可再次使用?!?工作人員離廠前要做全面的清潔 ,更換干凈衣服才可離開 , 清潔時最好能做到單獨清潔?!?離開廠區的路上要佩戴好口罩、手套離開。27 特殊區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 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1. 特殊區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工作中如何做 好個人防護● 特殊區域或有來自集中隔離點的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 要提升自身的防護措施 ,佩戴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的 顆粒物防護口罩 、防水手套 、防護靴 、護目鏡 、面罩 ,必要 時配備防護服、防水服等?!?工作人員要避免與污水直接接觸 ,到污水池 、曝氣池 、機房 附近作業時要佩戴防水 手套 、護目鏡 、面罩 、 安全帽 ,返回后立刻洗 手 ,從特殊區域返回的 人員應當全面洗澡?!?充分利用和發揮在線監 測設備 ,減少到污水池 附近作業的時間。77實驗人員 第七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3031 在此特殊時期 ,實驗室人員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實驗防護外 ,還 需要在儀器使用、 樣品接收、 樣品處理等方面多加注意。 負責普通樣 品測試的實驗室人員屬于中等風險人群, 負責特殊區域樣品交接的實 驗人員屬于較高風險人群, 負責特殊區域樣品測試的人員屬于高風險 人群。 為了更好地防護此類人群, 我們特別制定了相關的個人防護指 南,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 22.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前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合理安排儀器使用和實驗進行的時間 ,避免 實驗室內人員過于密集、 多人同時進行實驗。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打 開實驗室的排風設備保持實驗室內空氣清新。 23.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中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實驗人員除了要做好常規的實驗防護措施,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 N95/KN95 口罩 、頭套 、一次性塑膠手套并穿好防護服等措施外 ,還要 注意實驗室工具、儀器、實驗臺的消毒防護工作,實驗室內準備消毒濕 巾等消毒工具,在儀器使用前后對經常觸摸的儀器表面進行消毒。 24. 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樣品交接時應該如何做 好個人防護● 實驗室收到新的待測樣品 、藥品 、試劑時 ,接取時要佩戴醫用 外科口罩 、頭套 、手套 ,并詳細了解樣品是否來自特殊區域 ,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32 8 了解運輸過程中樣品的外包裝有無被污染的可能。 樣品獲得后, 將需要去除的外包裝妥善遺棄到普通或危險廢物的垃圾桶中?!?當實驗人員接到來自疫情嚴重地區 、醫院附近 、集中隔離點 附近等特殊區域采集的環境樣品時 ,雙方距離最好保持 1.5 米以上 ,減少人員接觸 。應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 、符合 N95/ 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還要使用消毒酒精或 紫外燈對樣品外包裝進行消毒處理。 25. 實驗室工作人員處理、測試樣品時應該如何 做好個人防護● 處理 、測試來自于特殊區域的樣品時要佩戴一次性工作帽 、 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 (若條件有限 ,可佩戴封閉 型護目鏡 ) 、醫用防護口罩 (該類口罩短缺時 ,可選用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顆粒物防護口罩替代) 、防護服 、一 次性乳膠手套、 一次性鞋套, 嚴格執行手衛生。 進行檢測時, 避免樣品遺灑或泄漏 ,及時更換被樣品污染的手套 ,避免污 染其他儀器、設備或辦公用品?!?注意不與其他非實驗人員共用清洗池 ,最好使用單獨的清洗 池清潔 ;注意公共用具 (如洗手池表面 、水龍頭 )的清潔和 消毒?!?實驗室的垃圾和廢物單獨收集單獨處置 ,防護品廢物 、危險 廢物及時處理?!?不同性質的實驗室工作內容和工作條件不同 ,除了以上幾點 還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防護, 減少非必要的人員流動和進出。8科研人員 第八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3435 科研人員也是環保行業中重要的一類人群 ,除去實驗和采樣工 作, 他們還需進行一些日常的科研活動。 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 部 分科研人員也要及時分析數據, 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科研人員 屬于較低風險人群, 他們在從事科研活動中, 也需要做好相關的防護 措施。 26. 科研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出門前先進行體溫測量 ,體溫測量無誤后 ,佩戴好一次性使用 醫用口罩、手套。 27. 科研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要對日常用到的電腦等設備進行消毒后使用 ,在科研工作中 盡可能佩戴口罩?!?科研過程盡量減少與同事的交談 ,在工作時盡量保持一定的 距 離(1.5 米以上) 。盡量避免開展面對面的科研會議 ,如 必須時 ,需要做好通風 ,并全程佩戴口罩 ,詳情參見 “環保 辦公人員”。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36 9 28. 科研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科研人員工作結束后 ,應當立即使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洗 手,并再次監測體溫?!?返回家中后 ,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 ,并將口罩和手套放入塑 料袋內 ,噴灑 75 的酒精消毒后 ,將塑料袋密封 。隨后 ,立 即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9消毒人員 第九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3839 消毒人員是抗擊疫情的關鍵群體, 疫情期間, 消毒工作尤其重要, 消毒人員每天暴露于不同地場所, 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 一般區域的 消毒人員屬于中等風險人群 ,特殊區域的消毒人員屬于較高風險人 群。 他們需要切實可行的從業手冊預防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保障 生命健康。 29. 消毒人員工作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出門前先進行體溫測量, 體溫測量正常后, 身著統一的工作服, 一般區域的工作人員需要準備好 醫用外科口罩、 橡膠手套、 工作鞋 等個人防護用具 。特殊區域的工作人員需要準備好 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顆粒物防護口罩, 橡膠手套, 護目鏡, 工作鞋、 一次性防 護服, 包括頭套、 鞋套。 檢查消毒的相關用具是否齊全, 能否正常使用, 如存在問題,應及時更換或維修。 30. 消毒人員工作中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在整個消毒過程中全程要佩戴口罩 、手套 ,穿好防護服 。對 于果皮箱、 玻璃鋼塑料垃圾桶、 小型垃圾屋等垃圾收集容器, 每天用水清洗 ,并用含氯消毒溶液消毒 ;口罩臟污 、變形 、 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在公共廁所進行消毒時 ,每天要用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對公廁 全面噴灑消毒 ,或采用含氯消毒劑對公廁地面 、蹲位 、門把 手、 水閥等部位進行擦拭或濕拖, 對清潔工具進行浸泡消毒。 作業過程中為避免消毒水濃度過高導致眩暈 ,應當保持公共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40 10 廁所內部的良好通風,保持排氣?!?在人群密集的場所工作時 ,應當錯峰待人群分散后再進行 消毒?!?在消毒過程中 ,需要與工友保持最少 1.5 米以上的距離 ,在 工作過程減少交流、切勿扎堆聚集。 31. 消毒人員工作后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消毒人員在消毒結束后 ,要對消毒 工具以及個人防護用品進行全面消 毒處理?!?完成作業后 ,應當再次監測體溫并 做好記錄?!?返回家中后, 立即取下口罩和手套, 并將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袋內 ,噴 灑 75 的酒精消毒后 ,將塑料袋密 封 。隨后 ,立即用有消毒功能的洗 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 (從特殊區 域返回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10環衛工人 第十部分環保相關從業人員 4243 環衛工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 , 是做好 “環衛防線 ”的基本 ,他們堅守 在環衛崗位 ,維護著生活垃圾的清掃工 作 。一般區域的環衛工人屬于中等風險 人群 ,特殊區域的清掃保潔人員屬于高 風險人群 ,特殊區域的機掃保潔人員屬 于中等風險人群 。他們需要切實可行的 從業手冊預防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保障生命健康。 道路清掃保潔人員 應當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2. 作業前應當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在出門前先進行體溫測量 ,體溫測量正常后 ,身著統一的環衛 工作服 ,佩戴胸牌以及反光安全標志 ,一般區域的工作人員需 要準備好 醫用外科口罩 、手套 、工作鞋等個人防護用具 。特 殊區域的工作人員需要準備好